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 焦点 >  >  详情
博士校长和他的“博士团”
2023-04-03 13:46:44    来源:江北新区发布

在新区

有一群勃发的教育“新势力”


(资料图片)

他们是快速前行的学校

是润物细无声的老师

也是有趣有料的同学

跟随《小北探校》

看看这些学校、老师和同学

一起见证、参与、分享

新区教育的成长与“新气象”

聚焦新区极具代表性的校长

讲述他们的教育思想与办学理念

《小北探校》

“教育向未来”校长系列

今天,我们来看看

南京晓庄学院顶山实验小学

校长唐小俊和他的“博士团”

“博士老师”进课堂

近日,人工智能聊天程序ChatGPT非常火爆,快速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。

在新区南京晓庄学院顶山实验小学,一堂关于ChatGPT的科普课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。一位来自南京理工大学的图书情报学教授到校做专题科普,以ChatGPT为中心展开,帮助孩子们理解人工智能技术对日常生活的影响,也让老师们思考技术发展下教学工作的变革。

“我给大学生上课,都没有给小学生上课做的准备多。”关于科普课,这位博士笑着打趣,为了让孩子们能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理解课程,他提前了很多天设计问题、准备示例,以保证语言的通俗易懂。

而最终精彩的课堂也证明,博士与小学生的交流没有一点“水土不服”,并且在博士的带动下,孩子们也生发出许多有趣、生动的想法。

孩子们围在王小正教授身旁学习

不仅是这样紧跟热点的定制化课程,在顶山实小,我们还常能看见博士走进课堂,甚至在课后延时服务中,也有他们陪伴阅读、社团的身影。

汪如怀博士走进顶山实小四年级课堂

上周五,现福特公司首席设计师汪如怀博士走进顶山实小的四年级课堂,带领孩子们“一探”汽车世界;南京晓庄学院的王小正教授,每周都会走进学校的创客社团,教孩子们如何搭建机器人;来自南京师范大学的徐文彬博士,总爱“陪”孩子们锻炼思维力,开拓面对难题的新思路;扬州大学的葛春博士常在校园里一“泡”就是大半天,悉心指导特色作业……

“这就是我理想中学校应有的场景。”每一次博士老师和孩子们的交流互动,顶山实小的校长唐小俊总会在一旁默默陪伴,脸上是止不住的欣慰笑意。这位低调甚至有点“腼腆”的校长,正做着一件魄力与远见兼具的“大事”。

博士校长走“新”路

博士们为什么会“组团”走进小学生的课堂?

这就不得不提及顶山实小与博士的“不解之缘”——校长唐小俊,也是一位教育学博士。在此之前,他还有着南京晓庄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、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生导师等多重身份。

博士期间,唐小俊师从当时的国家课改课标组组长,在学业之余参与了课标制定与教材编写,并时常前往国内外名校蹲点学习。正因见证了基础教育改革最前沿的风景,唐小俊的心中也埋下了一个梦想——他希望尽自己所学,办一所理想中的学校

2019年,为了回应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期盼,新区与南京晓庄学院开启深度合作,联合打造了“新顶山实小”。也正是这个合作办学的契机,怀揣教育情怀与实践经验的唐小俊被委任前来,成为一名“博士校长”。

带着使命而来,唐小俊深知肩上担子之重,内心却充满激情。放眼四周,顶山实小位于江北最核心的区域,承载着大量生源。如何打造一所匹配现代化新主城定位、又能为孩子们创造丰富学习生活的学校,是他一直在思考的问题。

“学校发展,物质投入是最简单的事,难的是观念和文化上的进步。”基于自己的博士经历,以及与高校的办学合作,唐小俊有了从博士群体“做文章”的想法。他希望通过博士的引领,为师生拓宽眼界、树立高位目标,以此加速实现学校的“跨越式”发展。

于是,2021年,唐小俊带头发起了“博士伴成长”项目,联合南京大学、南京师范大学及南京晓庄学院等高校的30余位博士成立“博士智库”。通过在学校挂牌博士工作站等形式,让博士老师们“一路护航”孩子成长。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

如此丰富的博士资源,对一所基础教育学校而言,其意义绝不止于表面。为了避免将“博士进校园”做成噱头,而是真切落到实处,唐小俊更是将自己“博士圈”的人脉发挥大了最大值

“虽然‘博士团’的纸面数据是30余位,但其实,只要我认识的、或是朋友认识的博士,遇上合适的专业主题,我们会尽一切努力邀请,以此将最好的资源集中到学校来。”正如唐小俊所说,这样的“敢想敢做”,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一节又一节趣味十足的课程,也让他收获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好友,顶山实小的“博士团”越做越“大”。

“有不少受邀来讲课的博士老师,都说我们的‘博士团’做得真好。”讲到这,唐小俊有些自豪,“甚至有老师说,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在这学习,能够早早看见更广阔的世界,还有什么比这更幸福呢?”

遇见谁,成为谁

因为在南京晓庄学院工作的经历,唐小俊非常认可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。他认为,教育必须基于孩童立场,而在学校这样的育人环境里,人永远是最关键的因素

“遇见谁,就可能会成为谁。”这是唐小俊常说的一句话,也是他组建“博士团”的出发点之一,为的就是让孩子们在与博士老师的相处中,“春风化雨”般提升学习力与自主力。

唐小俊举例,自己读初中的时候,学校邀请了一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博士讲课。当时,这位博士分享了一个“采葡萄”的高效学习方法,却让年少的他豁然开朗,并受益至今。如今,作为校长,他希望给学生创造更多这样的机会,做孩子们的“引路人”。

在新区2022年信息素养大赛创意编程项目中,顶山实小三年级的于翔宇同学拿下了一等奖。而他最初感受到编程的乐趣,正是因为王小正教授每周四的创客社团:“王老师每次上课我都能学到很多,我现在非常喜欢琢磨程序,虽然别人会觉得枯燥,但自己亲手编写的程序能够成功运行,是一件特别值得骄傲的事!”

“‘博士伴成长’项目会持之以恒地做下去。”关于未来,唐小俊非常坚定。当前,他正在推动博士资源的全方面深入——博士伴青年教师成长、博士伴家长成长。在课余邀请博士们指导教师专业发展、参与教学设计,定期为家长们开展博士教育讲座,共同探讨家庭教育方法……

而在不久的将来,他希望让“博士团”活动更加主题化、系列化,将其融入学校的课程规划、教师培养计划中,真正形成学校“灵魂性”的特色。

正如这位“博士校长”所说,遇见谁,就可能会成为谁。让孩子们遇见“博士团”,又何尝不是在他们心里种下未来的种子?当一颗颗小小种子,在顶山实小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,未来定是郁郁葱葱、绿树成荫。

素材来源 | 教育和社会保障局、南京晓庄学院顶山实验小学

部分图/文 | 高媛

发布 | 徐雅莹、吴小荣

关键词:

上一篇:
下一篇: